第四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由全國 20 多個協會學會相關單位聯合主辦,深化行業影響、提升賽事規模與深度,推進我國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建設與發展。大賽以“賽事、展示、論壇”的模式,探索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創新應用,進一步挖掘優秀項目,加速產業和人才雙發展。推動智慧醫療、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維進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圈發展,為“健康中國”貢獻創新智慧,打造智慧醫療創新的“中國模式”。
項目名稱:5G遠程聯合查房 助力醫聯體精準施治
參賽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金堂醫院·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
聯合參賽單位: 成都華西公用醫療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參賽人員:李蓉梅、楊華、雷玉倩、李楊、徐瀚
項目起源:2016年秋,醫院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攜手共建緊密型醫聯體,利用“互聯網+”,運用“在線+在位”、“學科+運營”的模式,打造成都東北縣域健康服務幸福高地,創新推出多項便民便醫服務,利用互聯網+遠程醫療,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高職工滿意度 。
痛點、難點:一、縣域內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水平普遍偏低,域內無省、市級臨床重點專科,縣域內就診率達不到新醫改的要求;
二、醫務人員外出學習成本高、外出學習機會少;
三、縣域內病員選擇到大醫院就診面臨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煩等問題,滿意度低;
四、傳統遠程會診平臺只支持“中心”到“中心”模式即我院遠程會診中心到華西遠程會診中心,醫生準備會診資料和進行會診具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法做到遠程醫療業務的常態化和規模化;
五、傳統遠程會診網絡慢,有卡頓,對交流有影響,對需要高帶寬、實時傳輸的醫療場景無法支撐;
六、傳統院內整體wifi部署成本大,且容易產生信號死角;
七、傳統會診系統建設采用單獨部署的方式,需每個醫院都部署會診服務,在醫聯體系統內容易造成重復投入;
八、傳統會診軟件功能僅支撐遠程會診、教學,無法集成醫學查體、聯合查房等患者基礎病歷數據,存在需要同時操作多套系統的情況。
思路、方法:通過對我院的遠程平臺進行升級,購置必要的軟、硬件,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手段促進華西醫院和我院之間的信息統一、服務統一、管理統一,以華西醫院李為民院長提出的“嵌合式醫聯體”理念為指導,使傳統的遠程會診和遠程教學可以延伸到科室進行,雙方都能快速進行響應,實現專科聯盟建設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發揮科技引領與支撐作用,提高醫療服務體系整體能力與績效。
遠程聯合查房及轉接診系統是集會診、教學培訓、音視頻傳輸、醫學查體等功能為一體,通過移動查房車和無線網絡數據傳輸實現的。同時,病人可實現我院與華西醫院之間“床位對床位”的雙向轉接診。
遠程聯合查房系統預約遠程聯合查房號源,進行資料的準備和上傳,后續可以在智能音視頻終端或移動遠程查房推車中完成雙方式音視頻的對接,完成此次遠程聯合查房。
遠程聯合查房系統包括聯合查房資源管理、聯合查房預約管理、聯合查房管理、聯合查房通訊管理、轉接診管理五大模塊。
一、 聯合查房資源管理可細分為查房醫師信息管理、查房機構管理、查房科室管理、查房價格管理、查房室管理。
1.查房醫生信息管理:我院可直接通過系統查詢華西醫院的排班信息,找到最對口的醫生進行遠程聯合查房;
2.查房機構管理:對查房機構的基本信息,查房醫生資源,資質等進行統一標準化的管理,以此更好地進行遠程聯合查房的安排與配置,做到使不同醫生的優勢最大限度地進行傳播;
3.查房科室管理:提前配置查房科室,我院在提交申請時有更多的選擇性;
4.查房價格管理:遠程聯合查房存在多方位計費問題,系統將各方需產生的費用綜合統計,并提供給不同費用產生方定制化的費用結算端,讓遠程聯合查房價格產生,流向更加清晰明了;
5.查房室管理:通過系統對遠程聯合查房室的基本信息進行統一維護共享管理,以此更好地進行資源配置與安排,進一步更好地服務于遠程聯合查房,使所有會診有序進行,保證通過合理安排第一時間給予我院以支持。
二、聯合查房預約管理即對互聯網遠程服務預約和排程的管理。
三、聯合查房管理可細分為就診記錄管理、資料完整性效驗、查房結論管理。
1.就診記錄管理:患者的每一次遠程查房就診記錄在線存儲,醫生可隨時隨地從系統中實時調取信息,不同區域之間的病歷共享,知識共享,共同服務于區域醫療體系。
2.資料完整性效驗:系統具備資料完整性校驗的運行機制,大范圍內省略了管理員的手動檢查工作,我院申請的遠程聯合查房能快速得到相應,保證系統所存儲的資料最大程度的完整性;
3.查房結論管理:對每一例查房結論的標準管理,以此協助整個遠程聯合查房的規范化。
四、聯合查房通訊管理可細分為音視頻通訊、通訊賬號管理、圖文通訊。
1. 音視頻通訊:即多方音視頻傳輸通訊管理:遠程聯合查房會議室支持多個線路的視頻流進行通訊,并能在此基礎上保證高質量的視頻效果。聯合查房的會診通訊為上下級醫師會診提供包括電子白板、文檔共享、文件共享、協同瀏覽、桌面共享、應用程序共享、電子投票、電子舉手、議程安排等諸多實時聯合查房的功能,并提供在整個過程中的文字交流和文件實時傳輸;
2.通訊賬號管理:為醫聯體單位配置不同權限的通訊賬號,與此同時保障管理范圍內的所有機構流暢通訊;
3.圖文通訊:支持我院醫生上傳圖文資料。
五、轉接診管理可細分為轉接診醫院權限管理、轉接診醫生權限管理、轉接診申請流轉管理、轉接診文書管理。
1.轉接診醫院權限管理:我院配置轉接診權限,通過轉接診權限,可將自身機構內的患者通過系統申請直接轉往華西醫院;
2.轉接診申請流轉管理:患者轉接診存在多方交接過程,通過系統,可大大簡化各個流程;
3.轉接診文書管理:患者轉診存在眾多紙質文書資料的流轉,通過系統,所有紙質資料轉換為電子資料并且統一存儲于平臺內,可隨時隨地通過相應權限調取,打印。
創新點:一、“云服務”模式,數據集合,信息共享
區域協同醫療云服務平臺是基于“云服務”技術之上的數據集合和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建設區域協同醫療云服務平臺的區域性數據中心,集中部署數據存儲系統、數據庫主機系統、應用服務系統;及建設區域協同醫療云服務平臺所需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
在區域協同醫療云服務平臺支撐下,在各醫聯體單位共享信息、知識、資源的網絡環境下開展面向患者就診全過程的分級協同醫療服務。
對應用平臺的各醫聯體單位,向區域協同醫療云服務平臺建設運營商交納服務年費,授權使用平臺上運行的協同服務應用軟件。
二、整合資源,跨機構的服務聯盟
在平臺上運行的協同服務應用軟件應用的支撐下,圍繞華西醫院、華西金堂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不同醫療機構之間開展新型醫療分級協同醫療服務模式,構成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架構。該架構保留醫院性質、職能、隸屬關系、產權、人員身份等基本要素不變,形成“業務鏈”至“服務鏈”至“利益鏈”,最終形成長效“機制鏈”。形成跨機構醫療服務、規范化慢病管理與健康促進聯盟。整合醫院、社區衛生、農村衛生服務體系行業資源,形成分級協作、系統有序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持續提升行業服務能力與質效。
三、基于5G支撐需要高帶寬、低延遲的醫療應用場景
采用基于5G的移動網絡,實現超高清視頻傳輸,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共享患者臨床資料,實時傳送患者影像、病理、檢驗檢查、電子病歷等數據。為后續鏈接區域醫學影像、病理診斷、臨床檢驗結果云存儲中心等奠定基礎。
推廣及意義:一、實現病人服務模式創新:通過醫療機構協同服務,優質醫療服務輻射廣大基層和農村地區,為廣大患者帶來院前、院中、院間服務模式的改進:院前服務模式創新——了解各醫療機構服務信息,預約服務;院中服務模式創新——在一個醫療機構就醫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得到多個醫療機構的聯合診療服務,提升醫療服務質量與可及性;院間服務模式創新——在醫院之間的無序流動變為有序管理,縮短就醫周期,促進早診早治;避免重復診療,降低醫療費用。
二、實現醫療機構資源培育與資源利用模式創新:共享信息、知識,低成本持續開展人才培養,持續提升技術水平;建立分級、協同服務模式,合理利用各級醫療資源,提升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減少重復醫療行為,降低醫療服務社會成本。
總決賽擬定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