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由全國 20 多個協會學會相關單位聯合主辦,深化行業影響、提升賽事規模與深度,推進我國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建設與發展。大賽以“賽事、展示、論壇”的模式,探索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創新應用,進一步挖掘優秀項目,加速產業和人才雙發展。推動智慧醫療、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維進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圈發展,為“健康中國”貢獻創新智慧,打造智慧醫療創新的“中國模式”。
項目名稱:基于區塊鏈的腹膜透析遠程智慧診療生態
參賽單位:深圳市中醫院
聯合參賽單位:仁灝優醫信息技術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大學、中通服建設有限公司、深圳市恒達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醫邦智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參賽人員:吳嘉
項目起源:腹膜透析是終末期腎病的三大腎臟替代方式(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之一。作為居家、相對經濟的腹膜透析,相對血透來說,它具有:保護殘腎功能、保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每年節省數百億醫保支出的優勢。但是,腹膜透析的透析充分性、不良事件發生率、嚴重影響患者接受該類治療方式的興趣。同時,國外藥品壟斷集團正在部署直達患者的軟硬件系統,一旦打開局面,將嚴重影響腎病專治領域“進口替代”戰略,甚至造成患者數據泄漏、影響國家安全。另一方面,醫護人員不足造成患者居家診療效果難以保障,科學招募和調配醫護資源成重要影響因素。
痛點、難點:傳統隨訪模式的局限:傳統模式居家CAPD隨訪及時性、精準性欠佳;主要不良事件難以有效預防;獲取診療過程的關鍵數據管理成本大。
傳統醫護調配難、醫患關系失衡:院內團隊碎片化時間進行隨訪管理,管理難度大、響應不及時;患者心理負擔重,需要到醫院尋求照護,造成醫療資源擠兌;患者社會存在感不強,難以回歸家庭和社會。
研發難度大、資源依賴性強:臨床科研團隊數據規模小,驗證周期長;臨床研究和系統技術開發跨界幅度大,研發成本高;專職醫護團隊招募難度大、資金依賴強。
思路、方法:廣泛應用大數據、AI、區塊鏈技術、物聯網與慢病隨訪管理相融合,構建智慧診療生態。通過智能設備下沉,實現CAPD關鍵醫療數據及時主動采集和遠程交互;理療設備便攜價廉、減少患者出行困擾。通過融合區塊鏈技術,實現醫療大數據的全流程溯源及規范管理;重構醫患關系,提升主動健康意愿;提升多中心合作效率,共享科研轉化成果。通過搭建開放共建平臺,讓智能硬件、科研系統、關鍵算法、物聯網技術、臨床數據、底層技術和診療生態實現多方共享、共建,成果反哺平臺、利益共享。通過醫管融合,實現優質醫療服務下沉,將單純的診斷治療提升為全周期健康管理;培養患者成為社區健康管理師,補充醫護本地化服務能力、也引導患者以醫養病,成為智慧醫療服務貢獻者。
創新點:1. 融合智能硬件物聯網隨訪系統,實時采集數據提升診療質量;
2. 基于區塊鏈確權的腎臟病專科大數據中心;
3. 使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成果審計和收益即時分配;
4. 針對腹膜透析的隨訪AI干預系統;
5. 跨界多方協同的慢病管理模式。
推廣及意義:該方案有助于提升終末期腎臟病腹膜透析患者隨訪管理質量、主動控制院外不良事件率、激發醫護及患者主動參與健康管理生態,使國產藥品和社會現有資源獲得更好的利用,進一步促進醫保控費并幫助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
總決賽擬定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