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網絡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強調醫藥工業和醫療裝備產業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基礎,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高質量發展全局,要著力提高醫藥工業和醫療裝備產業韌性和現代化水平,增強高端藥品、關鍵技術和原輔料等供給能力,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醫療設備人均保有量仍然較低,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專家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促進迭代升級和推廣應用,高端醫療裝備再受關注,或將推動大型醫療設備市場擴容。(圖片由CNSPHOTO提供)
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行業內容看,醫藥工業包括化學藥制劑、原料藥、中藥飲片、中成藥、生物藥品、輔料包材、制藥設備、醫療器械、衛生材料等,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
去年1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商務部、國家衛健委、應急管理部、醫保局、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管理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強調醫藥工業將進入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產業體系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要加快產品創新和產業化技術突破,其中包括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創新產品研發,提高產業化技術水平;推動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化與應用,加快新產品產業化進程,促進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健全醫藥創新支撐體系,加強產學研醫技術協作,提高專業化的研發服務能力,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環境。
針對當前我國醫藥工業和醫療裝備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一是科技創新與研發能力不足,這主要是由于規模化醫藥工業企業主體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揮,醫藥工業科技人才資源不足,科研院所、高校相關方向成果轉化水平仍待提高等多方面因素所制約。二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相對應的新型管理模式、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尤其是要調動醫藥企業生產積極性、研發積極性,在改變企業經營觀念上還需要政策加以引導。
會議強調,要著眼醫藥研發創新難度大、周期長、投入高的特點,給予全鏈條支持,鼓勵和引導龍頭醫藥企業發展壯大,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
推廣應用國產醫療裝備
除了醫療工業外,會議還提出,要高度重視國產醫療裝備的推廣應用,完善相關支持政策,促進國產醫療裝備迭代升級。要加大醫工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支持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一批醫療裝備領域領軍人才。
醫療裝備是指醫療衛生機構中用于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工作,具有衛生專業技術特征的儀器設備、器械、耗材和醫學信息系統等的總稱。在醫療衛生和健康事業發展過程中,醫療裝備是重要物質基礎,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主營業收入已經達到1.3萬億元,中國醫療器械產業近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0.54%。
然而,在龐大的醫療器械市場中,國產高端器械仍處于爬坡期,隨著各類配套支持政策的出臺,國產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正在迎來黃金發展期,同時也將成為未來市場發育的重要動能。
根據《“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醫療裝備產品認可度、品牌美譽度及國際影響力快速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大幅提高,6—8家企業躋身全球醫療器械行業50強。到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將明顯提升,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形成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撐能力。
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發布《“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國規劃配置大型醫用設備3645臺,與“十三五”相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數量顯著提升,將帶動大型醫用設備產業鏈升級,促進高端醫療設備創新發展。
專家認為,“十四五”配置規劃有望推動高端醫療設備市場擴容,激發醫療機構,特別是中基層醫療機構的采購需求,相關設備企業有望迎來業績加速。
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我國中醫藥獨特優勢,加大保護力度,維護中醫藥發展安全。
賽迪顧問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中醫藥產業需求逐步釋放,中醫藥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產業規模達到6636.8億元。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賦能,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智能化技術與中醫藥深度融合,中醫藥產業規模迅速發展。
8月17日,國家衛健委就第四屆中國(甘肅)中藥產業博覽會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衛健委規劃司一級巡視員齊貴新表示,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按照“中西醫并重”的工作方針,落實《“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進一步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促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夯實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基礎,促進中醫藥科技創新,進一步發揮中醫藥事業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同時,做優做強中醫藥產業,拉動經濟穩步發展。圍繞中醫藥養生保健等新型健康產品,推動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產品進入臨床試驗,推進健康用品制造生產;鼓勵圍繞中醫治未病等服務,增加商業健康保險供給;不斷優化中醫藥產業發展環境,推動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
此外,加大投資支持力度,加快建設中醫藥“高地”。據悉,“十四五”以來,國家衛健委積極協調國家發改委落實中央預算內投資190多億元,支持包括中醫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等中醫醫療衛生機構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快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讓群眾就近享受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中醫藥健康服務,切實增強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