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在各級各類學校的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法治教育內容,健全強化‘小學—中學—大學’一體化的全過程法律教育體系。”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率最高法調研組深入廣西法院調研并座談,全國人大代表,廣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譚國鶴在座談會上這樣說道。
醫學專業性強、知識素養要求高,同時事關人民健康,對現代化建設、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福祉至關重要。譚國鶴說,目前在處理醫療糾紛過程中,具有醫學背景的法律人才非常缺乏,影響了相關司法案件進程乃至法治工作的效能。他建議,在“醫法交叉”“醫法結合”上推進司法培養、法治教育培訓和工作交流,有針對性地強化醫療等專業性較強領域里法律人才的培養,增強醫學人才的法律知識。
作為來自醫學、教育、科研、管理一線的工作者,譚國鶴還特別關注醫學“三捐”(獻血、捐獻器官、捐獻遺體)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與保障實施問題,期待法院、司法、教育等部門共同推動完善。
“邊疆民族地區存在方言多、民俗文化差異大、交通條件不便等困難,法律普及的效果和力度還有待提升。”譚國鶴建議,在邊疆民族地區有針對性地明確普法責任主體,專項設立基層普法崗位、專項設立少數民族法律宣傳員等,打破民俗和語言障礙,為百姓提供高質量的普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