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中國網
近日,民革天津市委會深入調研后提出,提升數字醫療水平,實現醫療大數據共享,使得醫療數據真正“活起來”,更好服務健康中國。
民革天津市委會調研了解到,目前,醫療機構“數字化”建設缺乏統一的操作系統,醫療機構“數字化”人才缺乏。如天津市醫療機構的硬件設施逐步更新換代,但軟件操作系統種類繁多,且根據醫院的業務需求不斷擴充。不同系統由不同企業構建和維護,數據庫之間信息整合困難,醫療機構之間信息共享難以完成。同時,醫院缺乏有醫療背景的信息化人才,嚴重限制了數字醫療發展。
“建議加強頂層設計,由衛健委牽頭,聯合高等院校、醫療機構和相關軟件開發企業,從實際出發,分析目前操作系統的優劣,按照有關規范和標準,共同開發更加人性化、具有共同接口的操作系統,逐步替代目前的醫療服務系統,實現醫療大數據的共享,使得醫療數據真正‘活起來’。”民革天津市委會提出,在硬件逐漸更新的基礎上,構建統一的醫療服務操作系統。
數字醫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建設完善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專業性人才才能完成和長期運行。調研組認為,要大力培養“多學科交叉”的信息化人才,在一些醫學院校加大培養力度或者增加相關學科建設。高層次的醫療信息化人才,首先應該具備醫學教育背景,熟悉衛生政策,了解疾病診療流程,同時也應該有信息技術的學習背景,這樣才能更好地從事醫療信息相關的工作。
“患者健康信息的安全至關重要,要從思想上重視,以隱私保護、數據開放和信息安全等為核心內容,制定數據安全保障制度,建立科學完備的醫療大數據保護體系。”民革天津市委會建議,提高信息安全意識,做好安全監管,在開發醫療服務操作系統時,充分考慮系統的安全性問題,并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培訓以及應急演練,及時發現問題,填補漏洞,真正確保醫療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