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從遠程醫療到互聯網診療,再到互聯網醫院、智慧醫院,依托大型公立醫院建立的互聯網醫院逐漸升溫。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已審批了1100余家互聯網醫院,初步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模式。未來的互聯網醫院更注重于服務患者,基于“區域居民健康庫”的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服務于患者,云預約、云影像、云病歷、云診療、健康宣教等全方位的醫療服務,同時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根據患者診療數據實現患者個性化精準服務,作為醫院最大的患者服務窗口,信息更透明,患者更貼心。在2021中國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大會上,中日友好醫院互聯網醫院揭牌,作為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互聯網醫院將逐漸走入百姓的生活,大中型醫院已陸續啟動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來看看互聯網醫院發展需要關注的幾個主要方面:
首先,熟悉政策邊界和執行規范。
2020年疫情突至,仿佛在患者和醫院之間架起了一道無形的屏障,為緩解患者就醫難所帶來的焦慮和困擾,很多醫院建立了線上咨詢平臺,使用圖文的方式為患者提供簡單咨詢類醫療服務,也有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也依托醫療機構開展線上咨詢收費服務,雖然都解決了部分患者的一時之需,但由于咨詢不屬于醫療范疇,無法下診斷,無法輔助檢查手段并進行處置,所以線上咨詢只解決了醫療外圍的服務問題,而無法深入到醫療的實質。所以互聯網診療(醫院)隨之成為建設的方向和主流,不少互聯網醫院獲批并上線,能夠線上診斷,開處方和檢查檢驗,甚至開立治療方案,結合線上線下手段安排進一步的治療,讓實質醫療真正觸網,拉開了互聯網醫療的新紀元。
互聯網醫院的主要形式為以醫療機構為主體和以互聯網企業為主體。以醫療機構為主體的線下醫院的互聯網化,分為兩小類型:1、醫院自建平臺,把部分醫生搬到網上,進行線上問診服務,典型例子有浙一互聯網醫院由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導,引進軟件,開展網上診所。口腔領域,專注于診所管理系統二十年的輕松牙醫軟件公司,也已為部分口腔醫院提供了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2、由醫院主導,但第三方平臺提供技術服務:典型例子是深圳市寶安中醫院網上醫院,深圳寶安中醫院提供診療服務(在線問診、開電子處方),健康160大藥房提供藥品配送。以互聯網企業為主體的機構利用實體醫療機構優質醫療專家的資源,使用自身所提供的平臺,為患者提供一些在線醫療服務。 要求互聯網醫院必須落地在實體的醫療機構,線上線下要一致的監管,并且必須得有實體醫療機構作為依托,通過互聯網平臺為患者提供遠程門診等遠程醫療服務,
對于異地醫療以及需要用到醫保的患者,互聯網醫院還不能與線下窗口實現統一的實時核算和報銷。隨著全民醫保建設,全國醫保聯網和異地醫保脫卡結算成為剛需,國家已經在大力推進。
可見,互聯網醫院需要嚴格遵守政策的邊界去發展,也許隨著這個領域的逐步規范化,會擴大這個邊界,這主要取決于政策的規定,目前劃分的政策邊界基本符合大部分有資質并有意愿做互聯網醫院的范圍,目前的政策邊界內已大有可為!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成就了各行業的線上應用,也成就了互聯網醫療的拓展。但和其他行業不同的是,互聯網醫療關系到健康和生命,不容任何誤差和誤判而給患者帶來健康風險。現在的互聯網技術還停留在“視頻會議”模式,醫生無法觸及患者,比如號脈、查體等。盡管精準的可穿戴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多,但仍停留在健康層面,醫療級、可靠且不需要醫護人員參與的可穿戴設備在臨床的實踐還需時日。診斷級的可穿戴設備與互聯網醫院對接,會是互聯網醫療新的發展點,預示著“互聯網診療+智慧醫療”將成為未來又一發展方向。互聯網醫院的線上診療部分,也必然一定程度受到可穿戴設備技術水平的制約。
同時互聯網醫院需要基于成熟、穩定、智能的平臺和系統,一套了解醫生、患者和就診流程并且有助于醫院互聯網化不斷深入的高融合性系統,能減少醫院在邁向互聯網醫院過程中的迭代成本和耗時。在患者端具備公眾號對接能力,方便患者預約、查看病程和付費并查看付款情況;在醫生端,隨著多點執業的深入,方便醫生及時查看預約并安排患者就診門店和就診時間;在診所端,統籌安排患者,牙科診所智能牙椅和醫生分派,同時提供針對復診、隨診、回訪等場景的在線視頻工具、即時聊天工具、微信溝通工具、短信提醒通道、線上積分兌換商城等,滿足可分流到線上的診療和診所運營需求;同時,對于日新月異的醫療新技術和新設備,系統需要具備一定的兼容性,并及時收集市場中的各類先進技術提前儲備對接技術,包括不限于最新可穿戴設備的對接,助推互聯網醫院與線下醫療水平的同步。相輔相成,互聯網醫院的發展必將催生系統廠商的發展和產品的升級,并同時促進互聯網醫院對患者看病范圍的擴大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