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計劃》中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中包含“健康權利”,指出了未來幾年內,我國醫療衛生的發展方向。現將與醫務人員有關的內容整理如下: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防控、阻擊新冠肺炎疫情,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
加強公共衛生學院和人才隊伍建設。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強化慢性病預防、早期篩查和綜合干預。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升級改造20個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控救治基地。依托現有疾控機構建設15個左右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升級改造20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
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促進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標準。推動省市優質醫療資源支持縣級醫院發展。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積極發展醫療聯合體。支持社會辦醫,鼓勵有經驗的執業醫師開辦診所。
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覆蓋全國20%的縣(區)。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在2015年基礎上降低20%。持續控制和消除地方病、血吸蟲病危害。
提升醫護人員培養質量與規模。擴大兒科、全科等短缺醫師規模,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數提高到3.8人。加快壯大全科醫生隊伍,開展人員培訓,每萬人口平均擁有全科醫生3.93人。
鞏固完善全民醫保制度。完善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完善社會化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緩解學業、職業、生活和情感等社會壓力,加強創傷后心理建設。完善嚴重精神障礙診斷報告、隨訪管理服務,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率達到90%。
倡導合理用眼、合理膳食、科學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青少年體質達標率不低于90%,青年學生近視檢出率初中生不高于65%、高中生不高于75%。
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打造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形成一批中醫藥特色學科和優勢學科。
完善電子健康檔案和病歷、電子處方等數據庫,加快醫療衛生機構數據共享。推廣遠程醫療,推進醫學影像輔助判讀、臨床輔助診斷等應用。運用大數據提升對醫療機構和醫療行為的監管能力。
來源于:中國政府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