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北京市衛健委官網公布《北京市醫療衛生設施專項規劃(2020年-2035年)》,將嚴格控增量、疏存量,分級分類分區統籌規劃全市醫療資源配置。
北京市將優化調整醫療衛生體系結構,補齊資源短板。提升兒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分別在通州宋莊鎮(處于城市東北方向,靠近順義,輻射平谷、懷柔和密云等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處于城市西南方向,靠近大興)選址建設首兒所通州院區和北京兒童醫院新院區,形成首兒所覆蓋我市東部、北部,兒童醫院覆蓋南部、西部的整體布局;發揮兩家市屬兒童醫院龍頭帶動作用,在密云、延慶等資源短缺區域部署建立緊密型兒科醫聯體,逐步擴大覆蓋范圍。依托清華長庚醫院二期建設婦兒中心,適應全市兒科服務需求。
加強精神專科醫院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在城市北部的昌平、南部的大興分別設置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院區和安定醫院新院區,實施回龍觀醫院教學科研康復樓項目、石景山區五里坨精神衛生專科醫院新建工程,優化精神專科資源配置。
提升腫瘤、康復護理、醫養結合服務等專科資源配置。根據本市居民疾病譜變化,適度增加腫瘤、康復護理、醫養結合服務專科資源。實施胸科醫院危房改造項目,消除危房隱患、減少臨床醫療床位規模,強化提升結核病研究、不典型結核病研究、治療耐藥性結核病生物醫藥轉化平臺等科研功能,未來常規結核病診治轉由二、三級綜合醫院承擔。加強康復、長期護理、安寧療護機構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區屬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按照每千常住人口配置0.5張康復護理床位的標準,力爭補齊床位缺口。強化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完善采供血服務體系,推進血站標準化建設。建立符合城市戰略定位和功能要求、各區合理分布、網絡覆蓋到位、管理科學規范、質量保證可靠、系統運行良好的采供血服務體系,形成1個血液中心、3個中心血站、7個中心血庫的規劃布局。推進血站標準化建設,鼓勵和支持各區建立采供血機構,促進血液供需平衡。根據本市獻血點建設指導意見要求,按照方便獻血者獻血的原則,綜合考慮人流量、交通、環境衛生、城市管理等實際情況,優化獻血點設置布局,推進獻血屋建設,確保獻血點高效運行。
加強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推進實施市區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提升新發傳染病早期識別、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力爭實現市級、各區均設置1所標準化、規范化的婦幼保健院,為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提供連續不間斷的服務。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高中醫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作用。在朝陽東部五環周邊選址建設北京中醫醫院新院區,原址保留國際交往及名老中醫傳承功能,爭創國家中醫醫學中心。依托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在北京中醫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建設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在中醫疫病基地基礎上,建立臨床科研一體化平臺、疫病大數據共享平臺,提升科研能力。建設國家級中醫疫病重點研究室和重點實驗室,開展中醫有效技術和藥物篩選。加強中醫醫療中心建設,推進實施豐臺中西醫結合醫院二期、昌平區中醫醫院遷建和密云區中醫院遷建等項目,建設冬奧會國際中醫藥體驗中心,為冬奧會提供中醫藥服務保障。鼓勵央屬、市屬中醫醫療機構通過醫療聯合體等方式在基層設立門診部、診所等服務延伸點。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養生保健機構。
以上文章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