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黃麗春通訊員陳美玲9月8日報道:昨天,在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最新披露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中央商務區“十四五”規劃》引發關注。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中央商務區的主戰場,閔行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閔行區將重點推進包括建設高品質國際社區、構建國際化產城融合示范標桿等五方面任務。據介紹,目前,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中央商務區閔行部分,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已經基本建成,可以為各方提供高端的醫療健康服務。
記者今天從閔行區獲悉,2021年,根據國務院批復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閔行區將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確定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醫療服務貿易重點功能平臺。目前,園區落地了一批高品質醫療機構,除了公立的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外,已形成“1+10+X”的多元辦醫布局,即1家醫技中心、10家國際國內高品質醫院(涵蓋兒童、婦產科、美容、腫瘤、骨科、腦科、康復等領域)、10多家醫技/門診機構。
據了解,園區規劃總面積約100公頃,主要分高品質醫療和生物醫藥研發創新兩大板塊。位于園區地塊的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已于2018年開始運營,定位“大專科、小綜合”,對接國家腦科計劃,打造國家神經科學臨床醫學中心、長三角創傷醫學中心及大虹橋區域醫療中心。
此外,園區還引入國內外知名機構,包括新加坡百匯醫療集團、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日本BML株式會社、GE Health(美國通用醫療)、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等。未來還將向健康管理、健康保險、醫生經紀等領域拓展延伸,大型醫療服務集聚區——medical town基本成型,將建設成為一家多主體的“超級醫院”。
在公共服務配套方面,園區將在閔北路北側配套地塊建設新虹橋公共中心,主要功能為研發中心(用于醫療服務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新業態培育等)、會務中心(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和高峰論壇)、中央餐廳(滿足醫學園區入駐機構工作人員和顧客的就餐需求)、智慧園區管理中心、停車配套(提供約1000個停車位)等,以及少量的體驗式書店、咖啡館等文化休閑配套設施。目前項目正在方案設計中,計劃明年上半年開工。
據悉,“十四五”期間,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將基本建成集聚化、融合化、特色化的生命健康和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成為引領長三角社會辦醫高質量發展的橋頭堡,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醫療服務貿易平臺功能框架體系全面確立,產值達到百億級規模。“十四五”末,園區10家社會辦醫醫院將全部建成,其中7家實現對外運營。
(閔行區供圖)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