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中國甘肅網
2021年1月19日,蘭州市民在甘肅省人民醫院自助業務辦理機前領取電子健康卡二維碼。(資料圖) 高展 攝
中新網蘭州9月6日電 (張婧)甘肅省政協委員、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院長謝興文6日表示,針對老年人對互聯網應用不便,加之國家尚未修訂允許互聯網醫療開展首診的政策,醫護人員采用“線上預約,線下服務”模式,通過家庭巡診、居家護理、家庭病床的上門服務方式面對面進行首診,將是一種模式的創新。
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互聯網醫療只針對復診患者。因此,即使是基礎和簡單的慢性疾病,患者仍必須在實體醫院進行首診。謝興文說,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臥床失能病人,確實有一定制約。
此外,“互聯網+醫療服務”需要線下強有力的支撐,三甲公立醫院必然是“互聯網+醫療服務”的主力軍。他說,雖然基層醫療機構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夠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慢性病管理和監測,但是不能解決部分患者需要各種形式的延續專科護理和治療。比如,中心靜脈導管維護,氣管切開護理等。
2020年以來,甘肅省白銀市大力發展遠程醫療體系。(資料圖) 張婧 攝
因此,實體醫院的醫護人員主動上門服務,將醫院內的醫療遷移延伸到患者家中,這樣才是完整連續的醫療服務,才能保證“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長效發展。
“利用互聯網、信息化平臺、醫聯體等技術和平臺,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是未來醫院發展的重要方向。”謝興文說,但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甘肅省“互聯網+醫療服務”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業態發展。
據悉,2017年發布的最新《醫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已經將醫師的執業地點放寬至執業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所在地的省級行政區劃,但護士的執業地點仍在具體的單一機構。盡管國家和省級的部分文件和通知鼓勵基層醫療機構和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提供上門服務,延伸護理,然而對于醫護人員上門服務的執業地點問題,現有相關法律法規相對模糊。
謝興文建議,衛生行政部門就此給出明確認定,認可經過執業注冊的醫療機構派出醫護人員上門服務屬于合法的執業,這樣醫護人員才有底氣提供上門服務。同時,除了逐步擴大國家醫保對“互聯網+醫療服務”中常見病、慢性病的支付范圍,還要探索商業保險新模式。按照突出需求導向,體現政府兜底、社會參與、市場調節的分期分類別保障原則,支持商業保險機構研發和提供豐富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商業保險產品,為適宜人群對接提供優質醫療和護理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