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重醫兒童醫院互聯網+智慧醫院建設
參賽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聯合參賽單位:?重慶凱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參賽人員:吳萬春
項目起源:建設背景
國家和地方政策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智慧醫院“、“互聯網醫院”建設方面的政策指引和積極推動。醫院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全流程智慧就醫和分級診療,提高為患者服務的水平。市民希望得到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預防、保健和治療服務。對預約就診、遠程就診、專家會診等數字化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突出。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互聯網+智慧醫院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基礎。移動社交產品的發展,有利于新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的推廣。
建設目標
建設以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醫服務、極致的支付體驗;為醫患提供實時的醫患交流平臺;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流程、一站式、智能化,以醫院為服務載體、以醫生為服務主體、以患者為服務中心的互聯網+智慧醫院服務平臺。
項目歷程
2016年3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開始建設和運營重醫兒童醫院“微信智慧醫院”,同年6月重醫兒童醫院微信智慧醫院上線運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2018年3月,開通線上診療服務,開始建設互聯網醫院。
2018年12月,重醫兒童醫院或重慶市衛健委授予的重慶市“智慧醫院”稱號
2020年1月21日,重醫兒童醫院正式領取互聯網醫院牌照,于2020年1月30號正式運行。
需要解決到院就醫排隊時間長、檢查時間長、繳費時間長、而看病時間短的問題。
患者看一次病需要反復往返醫院,需要實現患者就診“最多跑一次”,減少不必要的往返次數。
3、對于醫生來說,如何通過互聯網手段提高醫生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工作。
4、對于醫院來說,隨著國家政策的指引和推動,需要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并開展互聯網服務。
難點:1、如何創新醫療服務,破解患者就醫“三長一短”問題,讓就醫井然有序,把時間還給患者、把空間還給醫院。
2、如何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全流程、一站式、智能化,以醫院為服務載體、以醫生為服務主體、以患者為服務中心的互聯網+智慧醫院服務平臺。
一是給患者提供就醫方便,能夠通過一步手機走通整個就醫流程。二是醫生可以通過線下診室、移動門診多種看診方式進行工作協同。三是如何開展線上診療服務并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和多種就醫模式的聯動及協同。
第一部分(移動智慧門診)建設
移動智慧門診的建設分為核心服務建設和服務擴展及補充兩個階段。
移動智慧門診核心服務建設:優先建設患者就醫主流程涉及到的掛號、繳費、查詢服務,實現在線掛號、診間支付、線上查檢驗檢查報告,緩解傳統就醫中“三長一短”的問題。
智慧服務擴展和補充:引入AI智能導診、智能客服、在線訂餐、院內導航、智能提醒等智慧便民服務。
第二部分(互聯網醫院)建設
第一階段,建設在線診療基礎服務
實現在線診療業務閉環,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
第二階段,拓展診療服務范圍
拓展在線診療服務范圍,拓展咨詢方式和服務內容。
第三階段,支持醫聯體協同體系
開通MDT(專家會診)、雙向轉診等服務,實現院間互聯、醫院協同。
2、智慧民生服務、金融服務
將微信支付、二維碼掃碼支付、電子就診卡(實名實人認證)、電子健康卡,綜合性直接應用于國內兒童醫院中排名第三公立醫院-重醫兒童醫院門診,醫院就診服務的改善和提高,開展處方流轉、雙向轉診、專家會診,進行慢病健康管理,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智慧民生服務應用示范,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最佳實踐。
3、AI、人臉核身等新技術的應用
在就醫服務中運用AI人工智能產品應用,讓患者就醫更方便;在患者建檔和醫生服務中引入人臉核身,確保醫護、患者的信息真實,保障醫療行為安全。
2020年,我院上線重慶市首家公立互聯網醫院,累計問診量超20萬人,電子處方量超1600次,藥品配送量超1500次,其中重慶市外處方率54%,互聯網醫院在線診療方便了西南片區的異地患者,讓復診患者和醫生“不見面”就可以拿到藥。
由移動醫療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發起,全國 40 個省市相關協會學會、行業機構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定于 9 月舉辦。旨在積極響應“健康中國”、“人才強國”戰略和“數字中國”政策規劃引導,發揮大賽創新導向作用,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意識、普及與推廣創新成果,積極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驅動服務平臺,實現醫療衛生數字技術創新重大突破,應用創新全球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