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愿望。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我們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如何讓老年人的生活有所保障,度過一個安樂的晚年,是全社會關注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市政協委員顏正榮認為,我市必須積極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創新養老服務模式以應對老齡化的加深。
由于受現有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我國醫療體系和養老體系還處于割裂狀態,養老機構只是單一地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養老服務,無法給入住的患病老人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和精神上的疏導,這也使得患病老年人不得不在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之間來回奔波。而另有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約10%的老年人患有軀體功能障礙,可是醫院人滿為患,老人看病難,不少老人病無所治、老無所依。很顯然,無論是以何種方式養老,只有將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有效破解養老這一民生難題。
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模式,“醫養結合”的優勢在于有效整合醫療和養老兩方面的資源,提供持續性的老年人照料服務。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事業,首先應發揮市場在養老服務產業中的決定性作用。首先,應改變傳統觀念,把養老服務業作為一項經濟轉型、為社會經濟發展作貢獻的事業,真正做大做強,而不僅僅是當成一種社會福利;其次,要將養老服務和醫改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我國醫改雖然已啟動多年,在社會保障等方面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實事求是地說,患者“看病難”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些公立醫院雖然硬件條件不錯,但患者并不多,不如徹底轉型,讓社會資本進來,將其改造成其他的老年病或者養老服務、醫養結合型醫院。
另外,政府還應鼓勵有條件的社會醫療單位積極創辦醫療康復相結合的養老機構,經審查批準后內設醫療機構,實現“醫養合一”。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有關養老護理院的用地指導政策和稅收減免政策,制定相應配套實施細則。如此,“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才能真正成為對傳統養老模式的有益補充,成為解決我市日趨緊張的養老、托老服務需求的一個有效途徑。
(來源:臺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