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網絡
日前,國家調研組來廈開展區域醫療中心項目第二輪“回看”調研,對我市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復旦兒科廈門醫院、川大華西廈門醫院、北中醫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4家試點醫院的建設進展,表示充分肯定。
全國首家揭牌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國入選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數量最多的城市……近年來,通過深化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進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市整體醫療水平穩步提升。
科室從13個發展到49個,床位從80張擴充到800張,15個名醫工作室……作為全國首家揭牌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以同質化、全運營的管理模式,交出了一份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的“廈門樣板”。
所謂“同質化、全運營”,是指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平移到廈門,讓我市甚至周邊地區的患者可共享優質醫療服務。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不僅負責基本建設及初期設備投入,建成后交付輸出醫院全面運營管理,并且把醫院的人、財、物及管理全部交給醫院,給予醫院最大限度的運營自由,更在資金、編制、人才等方面給予真金白銀支持。數據顯示,我市已為4家試點醫院配套投入資金近40億元。
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了解到,在去年9月向社會開放門診的基礎上,該院于今年上半年分批完成竣工驗收和移交,年底將分階段開放住院床位,全面提供醫療服務。
據悉,我市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實施以來,引入輸出醫院已開展的臨床新技術200余項,填補100余項區域醫療技術空白,極大緩解患者遠赴外地就醫的難題,切實減輕群眾部分病種就醫負擔,初步實現“大病不出市”。
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該院與閩西南地區20余家醫院聯合發起成立“滬閩心臟大血管聯盟”;復旦兒科廈門醫院服務患兒有50%來自周邊地市,其中14%來自省外;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由外地轉入患者占比已達到40%左右。這些數據都顯示我市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從廈門延伸到周邊區域,區域輻射帶動作用顯著提升。
昨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市人大代表視察我市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情況。
視察組一行實地走訪了川大華西廈門醫院、復旦中山廈門醫院,了解醫院的建設運營、醫療資源集團化發展、人才隊伍建設、醫教研管理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等情況。我市于2015年率先開展“市校合作、高位嫁接”,與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北中醫等合作共建高水平醫院。目前,廈門已有4家醫院入選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是全國入選數量最多的城市,在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中探索出“地方政府真投入、輸出醫院真心干、試點醫院真配合”合作模式,得到國家有關部委充分肯定,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享受高水平醫療服務,初步實現“大病不出市”。
視察組對我市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取得的工作成效表示充分肯定,認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在落實資金、編制、人才保障方面真投入,為輸出醫院真心干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輸出醫院將技術、人才和管理全面平移至試點醫院,實現試點醫院真配合。
視察組建議,要按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持續深入推動我市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努力將4家試點醫院建設成為區域高水平臨床診療中心、高水準臨床科研創新平臺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要對標建設要求,加快在建醫院項目盡快落地,推進人才培養、提升軟實力,積極爭取支持,強化政策資金保障,強化輻射能力,促進優質資源擴容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