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由全國 20 多個協會學會相關單位聯合主辦,深化行業影響、提升賽事規模與深度,推進我國智慧醫療創新態建設與發展。大賽以賽事 展示:論壇”的模式,探索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創新應用。進一步挖掘優秀項目,加速產業和人才雙發展。推動智慧醫療、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維進智慧醫療創新生態圈發展,為“健康中國”貢獻創新智慧,打造智慧醫療創新的“中國模式”
項目名稱:“多模態”醫護感控行為監測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參賽單位: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陸軍特色醫學中心)
聯合參賽單位:/
參賽人員:史森中、周玲玲、黃昊
項目起源:2020年初,我國遭遇了新型冠狀病毒侵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強調,要加大科研攻關力度。戰勝疫病離不開科研支撐。及時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對于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那么在這項艱巨的工作中,除了要做好患者接觸感染和呼吸道感染途徑的人為隔離防護措施,更是要做好醫務人員感控監測和防護工作,亟需保護好醫務人員的健康安全,嚴格做好交叉感染防范工作,迫切信息工作者不斷探索,開發出一種系統,小型、便攜,能夠在遠程非接觸狀態下,幫助醫護人員及時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護、嚴密防范工作中出現的職業暴露情況、為醫務人員提供安全防范提示、爆發預警、隔離阻斷以及,人機互動,“多模態”反饋作用的等,為醫護人員的安全健康保駕護航。
人類自從發現感染是由細菌及病毒引起之后的歷程中,為防止其感染及擴散進行了不斷的研究和防范,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這些歷程中,往往跟多研究的是怎樣防范患者的感染惡化,如何有效地針對患者進行治療。鮮少涉及為醫護人員高危環境工作下,進行針對性的防護性設備、用具、信息系統等進行設計和研究。由于國內在醫護安全信息領域起步較晚,受技術的局限,經自主研發的能夠滿足“高致病性病毒感染隔離與治療一體化產品及裝備或系統”更是少之又少。
痛點、難點:痛點:1、對于新型冠狀病毒,由于目前尚無任何針對性藥物可以預防,且病毒傳播途徑復雜多樣,在治療護理相應患者時,要求醫務人員嚴格做好生物防護,減少暴露,才能降低感染風險。
2、據歷史資料顯示,醫護人員穿脫個人防護裝備時,發生暴露問題頻次最高,這說明醫護個人在執行和落實防護措施方面存在隱患,職業暴露危險相當高。
3、然而受技術的局限,傳統針對醫務人員感控防護的做法是由感控科醫師現場指導和干預,這樣造成了更多的醫務人員暴露于感染隔離區域,增加了交叉感染風險。
4、目前,能夠滿足高致病性細菌/病毒感染行為“多模態”監測防護的系統少之又少。
難點:1、通過怎樣的研究,設計怎樣的系統,才能有效減少醫務人員感染風險。
2、如何將系統設計成小型化、便攜化、能夠在遠程非接觸狀態下,幫助醫護人員及時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護、嚴密防范工作中出現的職業暴露情況,為醫務人員提供安全防范提示、爆發預警、隔離阻斷以及人機互動。
3、如何實現“多模態”監測反饋等作用,為醫護人員的安全健康保駕護航。
思路、方法:針對醫務人員感染行為防范和監測,設計 “多模態”感控行為監測一體化信息系統(平臺)。“多模態”概念的提出,無論從視覺理論體系,到各類“多模態”應用出現,都越來越廣泛,多模態感官顯示技術的應用加快了許多相關領域的研究發展。“多模態”技術應用,為醫務人員感染行為防范監測,提供了從視覺、感官、到聽覺等多層次的刺激、可疊加的多重驗證保護,這并非一種獨立而單一的操作流程,也并非一種獨立的防護裝備所能夠企及的,這為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防護提供一個創新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為了達到“多模態”的醫務人員感染行為防范監測目的,系統總體設計了兩大部分:一是RFID無線射頻識別模塊的防護套裝,二是面向界面的可視化信息監測系統。即,能夠從醫務人員防護服的穿戴流程開始進行智能監測,隨后進入感染隔離區域后,通過感染行為視頻監測信息系統進行二次干預和阻斷。就RFID防護服而言:該防護套裝內設計了穿戴監測裝置,能夠對穿戴狀態進行檢測,當出現穿戴遺漏、步驟錯誤等異常行為時,穿戴監測裝置能夠將穿戴異常信號發送至外部射頻接收模塊上報,便于對穿戴狀態及時掌握,有利于確保穿戴者正確穿戴防護套裝,保證防護效果,降低風險。而視頻監測信息系統,通過無線信號觸發模塊及時檢測到醫務人員已經進入感染隔離區,便于遠端的監控的工作人員集中精力對醫務人員行為安全監視,通過攝像頭能夠便于工作人員實時觀察醫務人員的行為和穿戴狀態,當不符合規范時,能夠及時提醒,減少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
創新點:由于國內在醫護安全信息領域起步較晚,受技術的局限,經自主研發的能夠滿足“高致病性病毒感染隔離與治療一體化產品及裝備或系統”更是少之又少。鮮聞為醫護人員高危環境工作下,進行針對性的防護性設備、用具、信息系統等進行設計和研究。因此,本項目首創性地將物聯網rfid無線感知技術、5G無線網絡技術、多媒體監控技術等多類新興信息技術進行鑲嵌組合,實現設計一套能為醫務人員感染行為“多模態”防范與監測提供切實效果的一體化裝備系統,致力達到國內國際領先水平。
推廣及意義:這為“一線疫情地區”的醫務人員,不但是在其進入感染隔離區前對于PPE防護用具,嚴格落實流程化、規范性、正確性地穿戴,或是進入感染隔離區后“精準防護,高效監測”等方面都具有很好實用價值,提供一系列的“多模態”化的安全監測保障,對于全面落實“火神山”徐迪雄副院長提出: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提供切實有效的基礎保障,起到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為進一步加強非預情期,醫務人員的感染防護培訓奠定基礎,為醫護人員的安全健康保駕護航。
第六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開啟報名
由移動醫療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發起,全國 40 個省市相關協會學會、行業機構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全國智慧醫療創新大賽”定于 9 月舉辦。旨在積極響應“健康中國”、“人才強國”戰略和“數字中國”政策規劃引導,發揮大賽創新導向作用,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意識、普及與推廣創新成果,積極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驅動服務平臺,實現醫療衛生數字技術創新重大突破,應用創新全球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