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分享 > 背靠大數據 我國醫療行業能否治愈“頑疾”

    背靠大數據 我國醫療行業能否治愈“頑疾”

    2018-01-31 分享 Eli

    背靠大數據 我國醫療行業能否治愈“頑疾”-智醫療網

    隨著新興網絡信息技術和創新的模式、理念廣泛應用和滲透在醫療的各個環節和各個細分領域,我國醫療衛生行業正處在巨大變革之中,并誕生了很多新產品和新服務。比如在醫療服務方面,醫院可以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等。在遠程醫療方面,通過計算機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可以實現有限資源或者優質資源的時空配置,提高醫療水平,降低醫療成本,讓稀缺的醫療資源有更高的效率。在公共衛生領域,公共衛生部門通過覆蓋全國的患者電子病歷數據庫,進行全面的疫情監測,提高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

    在新興技術方面,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醫療服務機構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已經開始了基因測序、疾病預防、精準醫療等創新服務模式。未來,醫療行業通過將5G技術引入醫療行業,能夠有效滿足如遠程醫療過程中低時延、高清畫質、高可靠和高穩定等要求,推動遠程醫療應用快速普及,實現對患者(特別是邊遠地區患者)進行遠距離診斷、治療和咨詢。

    尤其是國務院已經將醫療大數據發展納入國家大數據戰略布局,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戰略地位在短短2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策的助推,將讓醫療大數據在便民惠民、深化醫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家隊”助推 數據采集應用規模將達ZB

    自2016年以來,我國在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陸續頒布了多個綱領性文件,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健康醫療大數據納入國家大數據戰略布局。各地方政府也積極跟進,目前,已有山東、貴州、青海、廣東、江西等15個省市陸續出臺了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相關政策和實施意見。

    同時,為了加速產業發展,我國在醫療大數據領域已經初步形成了由“國家隊”主導的三大集團公司(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科技、股份三大集團)格局。三大健康醫療大數據集團均以國有資本為主體,三大集團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一牽頭組織,由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安全管理委員會(大數據辦)統一監管。

    2017年4月,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集團公司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正式籌建;隨后,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發展集團公司由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電信、中國信達、廣州城投等公司宣布籌建。2017年6月,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籌建,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與浪潮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發起方,攜手國新控股、國家開發銀行、工中國銀行等多家企業共同組建。

    據了解,三大集團公司的目標任務就是承擔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區域中心和應用發展中心的建設和健康醫療科技文化產業園等經濟發展運營工作。根據國務院要求,三大健康醫療大數據集團公司運營工作總體規劃是建設一個國家數據中心,加七個區域中心,并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建設若干個應用和發展中心,也就是“1+7+X”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總體規劃。

    而一個國家中心將容納全體公民健康醫療大數據,形成以“全息數字人”為愿景的健康科技產業生態圈,涵蓋每個公民所有涉及到生產、生活、生命的全過程全周期的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數據,預計數據采集和應用的規模將達到1000 ZB (Zettabyte 十萬億億字節)以上。

    七個區域中心,將按照國家總體規劃、按照地域布局進行建設。X個應用發展中心主要指國家中心和七個區域中心建設帶動下,各省區市在依法依規負責收集匯聚上報國家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基礎上,開展應用創新及產業園建設。通過這樣的總體規劃,三大健康醫療大數據集團公司在推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的過程中,既避免了過去數據分散、互不聯通、共享困難形成的數據孤島和數據煙囪等問題,同時也為既有區域集中應用和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提出了方向和要求。有利于健康醫療大數據采集、存儲、應用過程中的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有利于開發應用創新和產業集群發展。

    各類醫療機構數據“孤島”現象嚴重

    醫療大數據為何在醫療改革中受到如此重視,以至于上升到國家基礎戰略的位置。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近日出席“2018互聯網醫療健康學術技術交流大會”時表示,我國老齡人口持續增加,慢病人群逐年上升。根據國家衛計委疾控局2014年數據,確診慢病患者近3億人,發病率每年上升8.7%。而我國“看病難、看病貴”主要是因為資源稀缺、分布不均衡以及效率低下,無法滿足民眾醫療需求的增長。從供給端來看,優質醫療服務資源緊張現象更為明顯。醫療資源供給的緊張隨之催生醫療智能化。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擴大醫療服務的供給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方法。

    劉韻潔稱,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基層醫療。強基層是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人工智能的引入有望將頂尖醫學專家的知識和診治經驗進行快速復制,為基層醫生提供實效、實時的決策支持,可以提高廣大經驗不足的醫療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醫療數據加速積累,對網絡、存儲、管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預測截至2020年,醫療數據量將達到40萬億GB,是2010年的30倍,同時數據生成和共享的速度也迅速增加。

    對此,中國疾控慢病中心專家蔣煒也表示,目前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面臨孤島現象嚴重、數據標準尚待統一、大數據技術未能有效利用三大問題。首先,醫院、社區信息尚未有效打通,個人全周期數據無法有效連接;其次,慢性病眾多單病監測系統未實現信息共享,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最后,部分信息化水平較好的地區,由于信息標準的不統一,未能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有效數據進行分析利用。

    而作為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發起單位之一,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柏華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云計算、大數據成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在各類各級醫療機構中,還存在大量基礎設施浪費(每個醫院都有機房),大量數據孤島。以山東省為例,省內很多三甲醫院中存在上百套業務系統,系統設計單一落后,還未能夠形成標準的云化系統,在當今互聯網、物聯網時代,傳統的業務模式還是“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大量的醫療資源未通過互聯網合理分配。

    不過,盡管醫療大數據仍有一些技術、模式、管理機制、政策法規等方面的難題和障礙,但未來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市場空間廣闊,更重要的是,醫療衛生行業作為人民群眾最根本的民生需求,是信息通信技術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優化醫療衛生行業的各個環節,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患者就醫的體驗,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來源:《通信世界》雜志2018年第4期

    發表評論

  • 野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