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診療制度是國家新時期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之首,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構建科學就醫秩序的重要舉措。今年我省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將如何發力?記者從2月21日舉行的2017年全省醫政醫管工作會上獲悉,在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著力點,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為切入點推動基層首診的基礎上,我省還將以醫聯體為載體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在家門口放心舒心就醫是廣大百姓的期盼。而目前,我省近80%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特別是城市的大醫院,有近一半的患者選擇到城市醫院就醫,造成“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的現象。解決這一突出矛盾,關鍵是落實分級診療制度,促進形成“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基層”的有序就醫格局。2016年,我省鄭州、洛陽、焦作、濮陽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分級診療試點;1個省轄市、11個縣(市)先期啟動城鄉居民健康簽約服務,扎實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今年國家將在85%的地市級城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工作,按照這一要求,會議明確,因地制宜推廣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根據醫改工作方案要求,在城市,以管理、技術、人才、信息等為切入點構建醫聯體和專科聯盟。具體來說,醫聯體是以一家三級醫院為牽頭單位,聯合若干城市二級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建“1+X”模式,縱向整合醫療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專科聯盟,是根據區域內醫療機構優勢專科資源,以一所醫療機構特色專科為主,聯合其他醫療機構相同專科技術力量,形成區域內若干特色專科中心,提升專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橫向盤活現有醫療資源。
在農村,以縣鄉一體化為核心推進醫共體建設,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重點探索“縣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并與鄉村一體化有效銜接,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面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則是通過建立遠程醫療協作網,促進“互聯網+醫療”更大范圍應用,切實方便患者就近看病就醫。
與此同時,方案明確,國家級和省級醫院除參加屬地醫聯體外,可輻射周邊區域,跨區域與若干醫聯體建立合作關系,組建高層次、優勢互補的醫聯體,輻射帶動區域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
“組建醫聯體,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重要載體。”省衛計委副主任黃瑋表示,通過組建醫聯體,利用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有效手段,讓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更多下沉到基層,區域醫療資源進一步整合共享,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間建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的分工協作機制,以提高服務體系整體績效,讓老百姓“家門口的醫院”越辦越好。